|
泵的使用維護須知
1、開車準備
(1)開車前要拿掉放在機器上的雜物,并把現場清理干凈。(2)注入適量潤滑油。
(3)未接聯軸器前,檢查電動機的轉向,看是否與泵旋轉方向一致,驗證后,接好聯軸器。
(4)在未裝聯軸器前,用手搬動泵軸,應轉動靈活! 。5)開車前,應該用所輸送的液體將泵灌滿,以驅除泵中的空氣,此時排出管的閘閥應關閉。
(6)輸送熱油時,在開車前要將泵均勻預熱,預熱是利用被輸送的熱油不斷通過泵體進行的。其泵殼溫度不得低于入口油溫40℃。其預熱速度為50℃/小時。多級節段式泵開始預熱前,應將壓出段、泵支架、二側螺母適量松開,預熱后再擰緊。
(7)開車前檢查基礎螺栓有無松動,潤滑油、封油和冷卻水的供應情況。
2、開車
(1)徹底檢查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己經完善。
(2)打開各種儀表的開關,關閉壓力表旋塞。
(3)接通電源或啟動電機,當泵達到正常轉速,且儀表指出相應壓力后,逐漸打開排出管路上的閘閥,并調節到需要的工況。在排出管路關閉的情況下,泵連續工作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。
(4)開車過程中,要時時注意電動機的功率讀數和泵的振動情況,振動數不應超過0.06毫米。
3、維護
(1)經濟檢查軸承發熱情況,軸承溫度不應超過溫度標準中數值,并隨時檢查油環和油位情況,定期更換潤滑油! 。2)不要用吸入閥來調節流量,避免產生汽蝕。
(3)泵不宜在低于設計流量30%情況下連續運轉,如果必須在該條件下連續運轉,則應在出口處安裝旁通管,將多余流量接入泵進口管路。
(4)經常注意密封的泄漏和發熱情況。
(5)經常檢查地腳螺栓的松動情況,泵體溫度與入口溫度是否一致,出口壓力表的波動情況和泵的振動情況。
(6)注意泵運轉有無雜音,如發現異常狀態時,及時通知有關人士人員處理。
4、停車
(1)逐漸關閉排出管路閘閥。
(2)切斷電源(或停止汽機)
(3)待泵冷卻后,再關閉各冷卻系統及封油的管路! 。4)將泵內液體和冷卻水放空,清洗。防止凍裂和粘結!5、拆卸
A、懸臂式拆卸順序
(1)拆卸時先關閉管路中的閘門,拆掉泵上盜運管路,拆除中間聯軸器及泵聯軸器。
(2)擰下泵蓋與泵體、托架與托架支架聯接螺栓上的螺母,將轉子部件和泵蓋及托架部件一起由水平方向從泵體中吊出。
(3)擰下葉輪螺母,然后拆下葉輪,取出鍵(兩級懸臂式需同時拆下級間隔板)。
(4)擰下泵蓋與托架、密封壓蓋處聯接螺栓上的螺母,把泵蓋卸下,然后依次拆下密封零件。
(5)在托架處取下二邊的防塵盤和軸承的前后兩側蓋,使泵軸和托架部分分開,然后拆出托架內的軸承。
B、兩端支承式拆卸順序
(1)拆卸時先關閉管路中的閘門,卸掉泵上冷卻管路,拆除中間聯軸器及泵聯軸器,取出鍵。
(2)擰下軸承端蓋處的螺母和防塵盤上的螺釘。
(3)松開軸承體與平衡室蓋的聯接螺栓的螺母,從泵軸上卸下軸承體。
(4)松開軸承上的圓螺母,依次卸下擋套、滾動軸承、軸承端蓋、止推調正套和除塵盤。
(5)用同樣方法卸下另一端軸承部件。
(6)擰下密封處圓螺母,取出密封。
(7)擰下泵體與泵蓋的聯接螺母,從水平方向拆下泵蓋!。8)拆下軸套、擋套和第二級葉輪。
(9)拆除聯接止動板和隔板的螺栓,取下止動板和隔板!。10)將泵軸和第一級葉輪,從水平方向取出,拆下第一級葉輪。
C、節段式拆卸順序
(1)~(6)與上述兩端支承式拆卸順序相同。
(7)擰下平衡室蓋與壓出段聯接螺栓上的螺母,取下平衡室蓋,平衡盤和平衡板。
(8)擰下穿杠螺母,吊走壓出段。
(9)取出平衡與軸聯接的鍵,并依次拆下末級導葉,末級葉輪和中段,取出鍵,同樣依次拆至首級葉輪。
(10)卸下穿杠螺栓,把吸入段與泵軸同首級葉輪分開。
|
|
|
 |
 |
 |
我公司有健全的產品售后技術服務體系,在產品售后服務上有嚴格的措施和雄厚的技術力量,能保證產品到哪里,服務隊伍就到哪里... . |
 |
|
|